公告版位
<位於:台北市民生西路6號6樓>

目前分類:職業棋士介紹 (5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從1952年開始,「中國圍棋會」在台灣復會,吳清源大國手回台,至1965年林海峰國手首獲名人,掀起台灣第一波圍棋熱潮,到王立誠、王銘琬相繼崛起,以至今年張栩得到本因坊榮銜,雖然風起雲湧,江山代有才人出,但不論如何,這近半世紀的台灣圍棋發展,一定得提到一個關鍵人物──應昌期。 人如其名,應昌期的名號雖非人盡皆知,早期銀行界,中年在企業界也都是響噹噹的人物,但在圍棋界,不僅兩岸,甚至圍棋發的日、韓,乃至歐美,應昌期這三個字幾乎等同於圍棋。 生於1917年的浙江寧波,後在上海發展,他的一生充滿著傳奇,包括:以小學學歷,卻以同等學力的資格考上福建省銀行行員,甚至後來在台大教授銀行實務;來台接收台灣銀行,做到副總經理,因不願到省議會備詢,乃至不加入國民黨,寧願放棄升上總經理的機會;離開台灣銀行後往企業發展,他人經營都賠本的生意,轉到他手上,卻都賺錢。這些成就,在應昌期的眼中,都不如圍棋來得重要,因為愛棋成癡,圍棋成為他一生中的第一,不僅出錢出力組織中國圍棋會,希能結合各界人士擴展台灣圍棋風氣,乃至自己捐錢,仿日本棋院制度,辦新聞棋賽,成立職業圍棋制度;甚至窮後半生之力,精研圍棋規則,設計棋具、棋桌,以及傾其財產,創建應昌期圍棋教育基金會,舉辦世界獎金最高的圍棋比賽「應氏盃」,琳琳總總,印證著他這一生在在圍棋上的「豐功偉業」,可以說是前無古人,後無來者。 應昌期從小學會圍棋,小學六年級時便曾在家鄉獲得冠軍,年輕時候在上海看到日本書店印有精美的圍棋書,甚至日本人的棋社高手如雲,乾淨整潔,那時發願如他日有成,當以推廣圍棋,趕上日本,為他畢生的最大心願。後來的發展果然與年少時的心願相契合,諸如創辦應昌期圍棋教育基金會、舉辦全世界獎金最高的棋賽「應氏盃」,甚至晚年捐資在上海興建「應昌期圍棋學校」及成立上海應昌期圍棋教育基金會等,都是緣於當年一個小小的心願所致。 一、中國圍棋會時的應昌期 早年來台接收台灣銀行時,那時因受日本殖民影響,圍棋成為菁英階級的象徵,他時常與銀行內的同仁對弈,還未有時間及力量推動,直到國民政府東渡,時局稍穩之際,他才於1952年參與籌組「中國圍棋會」的復會,那時並請當時的參軍長、後為省主席的周至柔為會長,副會長為台籍大老林柏壽及余英時的岳父陳雪屏,他則自任總幹事。復會時正逢吳清源大國手在日本棋壇正達頂峰之時,因此邀請吳大國手返台成為復會時的大事,當時所有的事情也都是落在應昌期的身上。 這一時期的應昌期,幾乎都隱身在幕後,出錢出力,包括與中央日報舉辦青少年棋賽(這是日後他推動青少年圍棋教育及運動的緣起),以及全國冠軍賽,邀請林海峰回台,甚至與日、韓合辦三國高中或大學圍棋賽等。後來他也發現,圍棋發展要如日本那樣的蓬勃,須要成立如日本棋院那樣的組織,並與新聞界合辦新聞棋賽。1972年,中國圍棋會從原來的社團法人改成財團法人組織,並且在仁愛路購置會所,隔兩年,因林海峰回國,並在台灣又掀起另一波圍棋熱潮,於是與新生報開始合辦第一個新聞棋賽「名人賽」,第一屆冠軍林文伯獲得十萬元獎金,後來林文伯就靠此獎金創業,所主持的矽品精密,趕搭上電子熱潮,賺了錢,現成立海峰文教基金會,也做推廣圍棋之用,成為棋壇佳話。 或許應昌期總是走在他人前面,他有些理念往往放在台灣就遭受挫折或打擊,如在日本,日本棋院主辦新聞棋賽,出錢的是新聞媒體,日本棋院則從中抽成,但在台灣,應昌期與新聞媒體合辦新聞棋賽,往往須要由他贊助,或是找其他企業籌錢,名人賽除了新生報出部分經費,大多是由他或是企業家支持。其後,民生報於1978年創立,他就央請王惕吾創辦人也出資辦棋賽,棋王賽就因此成為第二個新聞棋賽,條件是報社與中國圍棋會各出資一半;1980年,則與自立晚報辦了國手賽,這是中國圍棋會與味全公司出錢。 在日本有「無棋不成報」的傳統,換句話說,每一個大的新聞媒體都有自己主辦的新聞棋賽,報社刊登棋譜,因為讀者要看,所以在日本最大報讀賣新聞原先主辦的「名人賽」被朝日搶去後,再辦一個最高獎金4200萬日元的「棋聖賽」(旅日棋士王立誠曾連獲三屆),也都是基於上述的傳統。但在台灣,報紙出資辦新聞棋賽,卻無法從中獲利(如增加報紙銷路),加上那時台灣才從1979年起,實施職業棋士制度,無法塑造出一個明星出來,報紙合辦的意願也相對降低,因此棋王賽及國手賽相繼停辦,到目前僅有歷史最悠久的名人賽獨撐大局。所幸,三年前,中環公司董事長翁明顯出資創立台灣棋院,接手辦了很多職業棋賽,總算延續了應昌期當初為台灣圍棋運動,辛勤耕耘下留存的火種。

轉載自http://go.weiqi.url.tw/redirect.php?tid=500&goto=lastpost

 

mingren218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去年從台大國企所畢業的劉耀文,○四年幾乎囊括全台業餘比賽冠軍,寫下年度僅一敗的絕佳戰績,獎金超過卅萬元,業餘棋界封他為「劉冠軍」。○五年晉升職業棋士後,與林至涵合作主持電視快棋賽,憑著清晰的口條,成為棋界家喻戶曉的名人。
 劉耀文年少有過難忘的對弈:「中國圍棋高手聶衛平曾在訪台行程進行一對五指導棋,我與林至涵當時都被讓三子,那次我竟能擊敗聶衛平。」信心受到很大鼓舞的劉耀文原有機會出國,卻因家人反對作罷。

 大學是壘球隊,也愛打籃球與健身,看重勝負的劉耀文說:「平常個性大而化之,但比賽會全力以赴,不喜歡輸的感覺。每次輸棋心情會很不好,情緒一直低落,不過現在已練到一天就可平復了。」

mingren218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圍棋的啟蒙
林海峰1942年5月6日生於中國浙江省鎮海。父名國珪母,名洪賢毓,自幼喪母。四歲時,因戰亂移居至台灣,小時後因調皮坐不住,八歲父親教其圍棋,訓練定力。

mingren218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1956年生於韓國漢城,父名趙南錫,大哥趙祥衍為日本棋院五段棋士。

叔父趙南哲為韓國棋院九段棋士。是標準的圍棋世家。

mingren218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吳清源生於中國福建省,本名泉,1914年5月19日出生。8歲石油父親啟蒙圍棋,11歲父親過世。
日本五段井上孝平訪問北京,與吳清源對局,一勝一敗打掛,中國天才棋士的消息傳到日本。

mingren218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